测评 模型 创业公众号手机端

3D打印的热交换器,误差竟能改写20%性能?

zhiyongz 5分钟前 阅读数 #案例

       最近,来自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研究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杂志发表了题为“Heat transfer and top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TPMS structures using 3D printed materials”的文章,中文可翻译为:使用3D打印材料对TPMS结构的热传递和拓扑特征进行表征。创新解决了3D打印复杂结构热交换器的性能评估偏差问题。


      图:从每种打印材料处理后的μCT数据中截取的切片,按以下顺序排列:A)铝,B)烧结氧化铝,C)树脂,D)生坯氧化铝,E)尼龙,以及F)所有材料打印所依据的原始STL文件。箭头指向了与F中的基础STL文件相比,每种材料形成的结构设计中的不规则之处。图片来自文献
      传统研究普遍假设3D打印的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结构与设计参数完全一致,但实际打印中,材料收缩、表面粗糙度等会导致拓扑参数偏移。研究团队发现,烧结氧化铝结构的孔隙率偏差达7%,液压直径误差达10%,尼龙材料因残留粉末导致通道堵塞,树脂材料存在150μm气泡缺陷。若直接使用设计参数计算传热性能,努塞尔数(Nusselt number)误差高达20%,严重影响不同材料间的性能对比。这一发现揭示了传统研究中参数假设的局限性,为高精度热交换器设计提供了关键依据。
       研究团队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μCT)对5种材料(烧结氧化铝、未烧结氧化铝、树脂、铝、尼龙)的3D打印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分辨率达23μm。结合图像二值化和网格分析,精确量化孔隙率、液压直径和壁厚,发现烧结氧化铝因15.4%收缩需预先放大设计尺寸。热传递实验中,空气-水系统(Re=400-2500)采用电磁流量计和质流控制器,测量整体传热系数并分离壁面热阻;水-水系统验证双通道性能。材料热导率通过激光闪射法测定,铝(126 W/m·K)与树脂(0.22 W/m·K)相差572倍,但经μCT修正后,努塞尔数曲线趋于一致。


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A)绿色氧化铝打印件;B)烧结后的氧化铝打印件。图片来自文献




图:A) 铝的选区激光熔化(SLM)打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B) 尼龙的选区激光熔化(SLM)打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图片来自文献

        研究发现:使用μCT实测参数后,不同材料的热传递性能差异消失。烧结氧化铝、铝和树脂在雷诺数相同条件下的努塞尔数偏差<5%,证明低导热树脂可作为快速原型材料。但若沿用设计参数,铝的努塞尔数被高估20%,树脂因壁面热阻主导导致计算误差激增。烧结氧化铝表面粗糙度(Ra=10.7μm)与铝(3.9μm)的差异未显著影响传热,而尼龙因微孔透水被淘汰。数据表明,拓扑参数7%的偏差即可改写热传递性能评价标准。

图:假设热交换器的拓扑参数与原始STL文件相同,忽略μCT分析,通过以下指标测量其性能:A) 总体传热系数;B) 在一系列流量下的努塞尔数。为了视觉清晰,铝的误差条已省略。图片来自文献
      研究团队指出,需建立3D打印-μCT-性能预测的全流程标准:探索更多材料(如钛合金)的收缩规律,开发自适应补偿算法;优化TPMS旋转角度(现有研究达90°)对湍流的调控;提升μCT效率以支持实时质量监控。这项技术有望革新紧凑型换热器设计,在航空航天和能源领域实现轻量化与高性能的统一。
来源:CFD流热物语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