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高导热铝合金球形粉末3D打印材料,四川增隆推动轻量化散热应用
导读:针对热交换领域应用的金属3D打印机设备或材料,开始多起来了。
2025年4月,四川增隆推出了两款高导热铝合金球形粉末材料(TC-180与TC-210),导热性能全面超越传统铝硅镁合金(如AlSi10Mg),综合性能超越6063铝合金材料,且具备成本低、可批量生产、工艺链成熟等核心优势,为行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轻量化散热解决方案!
在5G通信、新能源、航空航天及AI技术迅猛发展的驱动下,全球数据中心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散热与冷却技术正面临效率低、可持续性不足及部署周期过长等挑战,难以匹配现代数据中心的高标准需求。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凭借其擅长的复杂结构设计能力、高效散热组件快速制造能力及材料高利用率等优势,正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散热效率的跃升不仅依赖结构设计,更需要材料在导热性能方面发生质变。然而,传统铝硅镁合金(如AlSi10Mg)导热率130-140W/(m·K),铜基材料成本较高并且受加工限制,严重制约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数据中心散热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高导热铝材料参数
四川增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直面这一产业痛点,凭借自主研发实力成功推出两款高导热铝合金球形粉末材料(TC-180与TC-210),材料性能参数如下:
核心优势
导热性能较传统材料大幅提升:TC-210导热率较AlSi10Mg提升40%-60%,TC-180导热率较AlSi10Mg提升30%-40%。
强度与导热实现平衡:TC-180兼顾高导热与优异机械性能,适用于高强散热一体化场景,TC-210综合性能超越6063铝合金,适用于薄壁挤压散热场景。
成本低:通过创新雾化工艺与规模化生产,成本较同类产品降低25%-30%。另外,与铜基材料相比,该材料密度低、成本低、加工性能好,可以实现“以铝代铜”轻量化制造。
工艺链完整:不仅开发了该材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还开发了打印工艺及热处理制度,可以给客户提供全套参数,协助客户快速导入生产。
复杂结构设计赋能:高导热材料与3D打印技术结合,可制造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拓扑优化散热结构(如仿生流道、微通道阵列),通过“结构+材料”双重创新实现散热效率的指大幅提升。
应用场景
四川增隆的这两款材料,结合3D打印复杂流道的设计和成形优势,可制造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拓扑优化散热结构(如仿生流道、微通道阵列),通过“结构+材料”双重创新实现散热效率的大幅提升。在5G基站(微通道散热器),数据中心(3D打印液冷板),消费电子(超薄均热板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液冷板与导热壳体、电机端盖),航空航天(卫星散热结构),激光武器(高能激光器散热基板)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未来展望
低成本、高效率3D打印散热器解决方案的出现,可能改变传统散热器件的供应链格局,推动增材制造从“原型制造”向“终端产品生产”转型,尤其在高端散热市场形成技术壁垒。高导热铝合金粉末材料的成功商业化,将激励更多企业投入特种合金粉末研发,推动3D打印材料体系向高导热、高强度、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四川增隆的TC系列高导热铝合金材料,通过性能突破、成本优化和工艺配套,解决了3D打印在散热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核心障碍,为行业提供了从材料到制造的全新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