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人员为城市野生动物3D打印庇护所,构建更全面的生态系统
2025年7月19日,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 (TUM) 的一个团队利用建筑3D 打印技术在城市中心构建了多个小型巢穴,用作当地野生动物的筑巢庇护所。

据调查,当下的野生动物在适应城市环境方面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通过行为变化还是生理变化。例如,一项针对芝加哥啮齿动物的研究发现,草原田鼠进化出了更小的内耳骨,这可能是为了减轻城市噪音污染的影响。尽管如此,人类也必须认识到城市空间给动物带来的挑战,并通过提供便利和安全的环境来提供帮助。
案例中建筑的墙板原型采用当地粘土材料(其中40%为回收材料)制成,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成一种镶嵌几何结构。墙板还留有小缝隙,方便麻雀和黑红尾鸲等当地鸟类进入墙体结构与墙体之间的空隙筑巢。在3D打印墙面的底部,还设计了额外的入口,以便刺猬也能为自己建造一个庇护所。据报道,这种墙板是同类产品中的首创,可容纳20多只鸟类和刺猬。

△慕尼黑工业大学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 3D 打印巢穴(来源:慕尼黑电视台)
3D打印动物巢穴是ECOLOPES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城市环境,为所有生物提供适宜且健康的生态系统。正如项目描述所述:“在ECOLOPES项目中,我们提议彻底改变城市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规划和设计城市化进程,使自然——包括人类——能够在城市中共同进化,而不是尽量减少城市化对自然的负面影响。”
3D 打印巢穴项目由慕尼黑工业大学陆地生态学系主任 Wolfgang Weisser
教授牵头,同时还邀请了数字制造系主任 KathrinDörfler 教授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研究员 Iuliia Larikova
参与,Iuliia Larikova 专门研究“增材制造气候友好型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建筑模块”。

已完成的建筑原型已安装在慕尼黑Feierwerk
Südpolstation休闲中心,它不仅为鸟类和刺猬提供了筑巢场所,也为这些动物提供了避暑的场所。这得益于一个自遮阳结构,即其设计避免了直射光的照射。这还能降低建筑内部的热量,从而减轻人们的体温。随着3D打印结构原型在休闲中心的评估,背后的团队计划创建和安装更多对野生动物友好的墙体结构,包括在因戈尔施塔特历史悠久的水塔上。
在2024年,英国曾发起了一项与鸟类相关的3D打印项目:在萨福克郡海岸附近的人工鸟巢中安装了3D打印的鸟类模型,以鼓励三趾鸥在风力涡轮机附近繁殖。早期结果显示,这些鸟确实跟随这些3D打印的假鸟,并在Ørsted发起的筑巢站安顿下来筑巢。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