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方舟”:中国3D打印生态庇护所落成
导读:人们常常把目光投向海洋和森林的生态修复,其实,沙漠生态的恢复同样重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荒漠治理。为了减少沙尘暴、遏制土地沙化,各地陆续开展植树种草行动,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锁边林”,为沙漠筑起绿色屏障。
2025年10月,在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一项名为“沙漠方舟”(Desert Ark)的创新项目悄然落成。这是由可持续设计工作室designRESERVE打造的一套模块化庇护系统,专为改善长期驻守沙漠的志愿者和护林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而设计。
模块化营地:为荒漠守护者提供栖身之所
整个营地占地150平方米,由九个功能模块组成,包括淋浴间、厨房和用餐区等。这些模块围绕一个圆形基础布局,中间形成一个半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地基采用碎石、混凝土帆布和塑料托盘组合而成,用镀锌钢管固定,既稳固又便于拆卸。
这些房屋模块全部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打印材料以沙子为主,结构在无锡市预制完成。每个单元被拆分成多个部件,方便运输。运抵沙漠后,仅用两天时间,在当地牧民的协助下就完成了组装。
融入环境的智能设计
这些3D打印房屋外观呈波浪形,能有效抵御沙漠中强烈的风沙侵袭。打印过程中留下的层叠纹理,让建筑自然地融入黄沙背景,仿佛从沙漠中生长出来一般。墙体内部设有空腔,起到隔热作用,帮助室内应对极端气候,冬季低至零下30摄氏度,夏季高达45摄氏度。
建筑可直接置于沙地之上,无需深地基,未来如需迁移,也能快速拆解再组装。营地还配备了可伸缩遮阳篷、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储水设备,实现离网运行,真正做到了自给自足。
从地球到太空的建筑探索
“沙漠方舟”是国内首个在沙漠环境中建成的3D混凝土打印建筑,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更特别的是,这种利用本地材料、就地建造的技术模式,与未来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人类居所的构想高度相似。科学家正探索用月壤或火星土壤进行3D打印建筑,“沙漠方舟”为此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地面实验样本。
点评
“沙漠方舟”项目将前沿建筑技术与生态保护需求相结合,为荒漠治理一线人员提供了实用且舒适的居住方案。它不只是一个临时营地,更是一种可持续建造模式的实践。从腾格里沙漠到未来外星基地,这项创新展示了人类如何用智慧应对极端环境,为全球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